精准施策战贫困步履铿锵奔小康榆林市决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这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为之不断奋斗的目标。近年来,榆林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脱贫攻坚彻底扭转干部作风,按照“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人人过硬”要求,紧盯“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全面落实“八个一批”政策,实现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6.81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高位推动百姓告别“穷日子”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榆林市坚持把党的政治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以党建促扶贫,以扶贫强党建,实现党建扶贫“双推进”。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主要领导扛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县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坚持分类指导,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对标补短”工作,针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重点指标,找准找实问题,抓实问题整改,达到了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补齐短板、提升巩固的目的。坚持党建与脱贫攻坚有效融合,建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严格好干部标准,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队作用,下派支驻村工作队、名第一书记,把“最能打硬仗的人”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实现了贫困村帮扶全覆盖。

“原来是嘴上说一说,会上讲一讲,调研看一看,现在数字准了,基础清了,路数对了,知道咋干了。”“脱贫攻坚,既讲责任更讲感情,必须把贫困群众当作自己亲人一样,用心用力去扶贫。”榆林的干部群众正奋力书写新时代脱贫新篇章,领导苦抓、部门苦帮、干部苦干,从市一级到区县到乡村,看得见的是上下苦干,是思想的深刻转变,扶贫工作紧锣密鼓,贫困群众的命运被改写……

定边县杨井镇阳湾村村民郝明忠家境贫寒,收入微薄,守着3口破窑洞过了大半辈子,年被确定为贫困户。第一书记石学峰一次次走访入户,开导鼓励,帮助他建立起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提起了勤劳实干的精气神。如今,郝明忠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搬入宽敞明亮的新房,办起了家庭农场,种着多亩土地,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子洲县驼耳巷乡牛圈湾村村民贺汉雄,年起,他的女儿患先天性心脏病,自己从十几米的高处跌下摔伤,又做了心脏治疗手术,种种不幸让他背上了几十万元外债,受到了精神上的折磨。年,贺汉雄的帮扶责任人帮他联系到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建起了平方米的肉兔养殖场,引进只种兔。从此,贺汉雄起早贪黑,精心喂养每一只让他改变生活的兔子,第二年,出售的0多只“兔崽子”就给他带来3.6万元的收入。

一个个“实招”换来一张张笑脸。榆林,这片饱经沧桑的热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速度和高度,攻城拔寨,奏响了“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主旋律。

产业就业群众实现“稳收入”

榆林市大力发展产业,延伸产业链,下足“绣花功夫”,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技术帮扶全覆盖、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是榆林交上的答卷。

近年来,榆林市坚持把促进群众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大力实施“4+X”产业扶贫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壮大苹果、蔬菜、羊子、马铃薯四大主导产业和红枣、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23.9万名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人口实现了产业全覆盖。形成了“龙头企业+主导产业+贫困户”等带贫益贫模式,引导个新型经营主体与9.7万户贫困户建立带贫益贫机制,把贫困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个,关联个贫困村,每年有固定发电收益1.68亿元用于扶贫事业。累计聘用生态护林员名,退耕还林覆盖贫困户户,生态效益补偿贫困户8.04万户。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全市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思路,深入推进转移就业、自主创业、职业培训,全力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7万人,公益岗位安置就业人,聘用生态护林员名,认定32家就业扶贫基地,建立社区工厂64个,吸纳贫困劳动力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点亮了“新希望”。

各方力量奏响脱贫“大合唱”

脱贫攻坚不是当地党委、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党、全社会的“大合唱”。榆林市凝聚“各方力量参与”,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在全省保持领先,带动了消费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深入推进扬榆扶贫协作,落实苏陕扶贫资金5.8亿元、项目个。加强定点驻村联户扶贫,国家和省市县个单位参与定点扶贫,形成国企“合力团”、校地结对“双百工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大特色帮扶体系。榆林举全市之力,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深入开展村企合作、结对帮扶,家民营企业和家社会组织累计投入资金15.64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5.81万人次。榆阳、神木、府谷依托企业众多优势,大力推进“村企共建”,取得了明显的双赢效果。组建榆林消费扶贫服务中心,建成投运全省首家扶贫产品集采中心和全省首个中国社会扶贫网电商扶贫实践基地,创建“榆林扶贫优选”公用品牌。国扶办认定扶贫产品个、供应商家,惠及3.18万贫困人口。在大型超市(市场)开设扶贫展区81个、完成专柜选点个、建设线上线下专馆29个,形成了“线上+线下”全覆盖销售网,扶贫产品销售金额达到8.88亿元。

基础设施夯实发展“硬实力”

农村基础设施提升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榆林市坚持精准施策,全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人居环境整治,从移风易俗到发展绿色产业,全市上下发力,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短板弱项,全方位改善农村发展条件,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累计投入78.14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饮水安全工程处,34.51万群众喝上了放心水;修建通村沥青水泥路公里,全力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和网络建设工程,贫困村用电和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13万户,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个个贫困村在榆林大地迎来巨变,安全放心的饮水点、标准化的卫生室、设施完备的村级活动室、宽敞平坦的广场……设施齐全了,生活便捷了,环境变美了,心情愉悦了,广大农民群众尝到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滋味。

这些年,榆林市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日子越过越好。

脱贫攻坚的战歌还在沟沟洼洼上回荡;乡村振兴的号角将在山山峁峁上吹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汗水与澎湃血液交融,真情与昂扬激情碰撞,一幅波澜壮阔的脱贫画卷,绘就在长城内外、黄河西岸。乡村更美、产业更旺、人民更富的新榆林,正昂首阔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27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