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般将绥远省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下,经山西、陕西2省边界而至于河南省孟津县之间,称为黄河干流的中游河段。由于它主要穿行在黄士高原的山谷沟壑之间,河面反倒不如宁夏城至河口镇一段宽阔平缓。因此,该段黄河虽然具有水运价值但却逊色于上游的河套地区。
黄河中游干流河段的航运
自河口镇以下,河水穿行在山峡之中,船行困难很大。具体表现在,这里河道曲折多且水流急,即使晴朗无风的天气,也必须端力运用橹、舵,才能保证航行的动力和船只的转折方向;一旦途中遇到大风,那就特别危险,因为两岸陡岩峭壁之间根本没有可以停船避风的地方;春季是浅水期,礁石裸露或者浅藏于水下,更要格外小心触礁。逆水上行,船只遭遇的困难更大,因为除了要克服上述困难之外,更必须克服湍急水流的巨大下冲力。
从绥远省的数据来看,由于河口镇以下河段航运困难重重,绥远与山西两省之间的船运业务,大多数止于河曲县,只有少数延仲到碛口一带。事实上,河曲、碛口一带与河套地区水运联系的稀少,并不等于黄河中游其他河段水运价值的缺失。
地处河西的陕西省的数据说得更加清晰,“黄河自绥德州以下,即可通航。但至龙王圈时,须将货卸地,用牲口驮运,约十余里,再行装船。空船则另绕由人工挖成之弧形河道,因该处水流湍急,帆船不能直下,载重则易肇危险,故须先行卸空也。抵龙门后,如遇顺风,约四五日即可至潼关,否则需十余日以致数十日不等计自龙王圈经芝川、夏阳、大庆关等处至潼关,约三百余里,每船可载货五万斤,船价约二百四十元”。由此可见,河口镇以下河段的黄河水运,尽管颇费周折,但毕竟依然是山、陕地区之间重要的物资交流通道。
由陕西潼关至河南陕县之间的一段黄河,该河段依然是民国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之间,进行人员和货物交流的重要通道。产自山西和陕西的大量棉花,分别在荣河县的庙前口、潼关陕州、茅津渡、垣曲等地打包装船以后,利用黄河干流水运,抵达郑县(今郑州市)的黄河大铁桥附近上岸,进入郑县的棉花集散市场。
黄河中游主要支流的航运
黄河中游支流众多,较大者亦超过10条,然而,由于受水量特别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分割与限制,能够从事长距离航运的却并不多。从数据记载看,只有山西境内的汾水,陕西境内的渭水,及其渭水的支流北洛水、泾水,有一定的航运便利汾水,发源于山西省宁武、静乐两县间,其干流全长约公里。中间经过26个县境,在荣河县境汇入黄河,是晋省最主要的河流。
由于它的河水流量变化太大,所以一般人觉得,汾水整体上是没有什么水运之利可言的。但是,如果对其进行具体和分段的详细考察,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绝对。在太原以北地区,沿水穿行在山地当中,“流急水浅,航运极为困难。太原以南渐入平原,可资航行。但运行者只民间私用之木船,载重二公吨以至四公吨”。特别是从新绛至汾水的黄河入河口一段,舟之利更大。汾水下游的船只,既可以由新绛顺汾水转黄河再渭水,到达陕西省西安城北的草滩码头一带;也可以继续沿着黄河再向下,经过潼关而东达于河南省境内。在这一区域内,载重7—8万斤的民船,可以便利地航行。汾河在夏季河水大规模上涨的时候,自临汾以下的河段都具有舟楫之利。
渭水,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境内的鸟鼠山,东流至甘肃清水县以后进入陕西,经过宝鸡县的號镇而进入咸阳,再向东流经西安的草滩、临潼的交口、渭南的白杨赛,在三河口与黄河相汇合。就水运条件来看,渭河虽然是一条蜿蜒千里的大河,但由于其上游多穿行在山谷之间,所以“舟运甚鲜。惟有小舟常见于潼关、咸阳二百五十里之间”。从船只种类上看,除通常称呼的大公船之外,还有不少吃水较浅的简易小船.
另外,在年的时候,还曾经在潼关至西安北密店铺之间河段,试航过小汽船,可惜未获成功。风向、河水流向和水文状况的差异,都会影响到水运日程的长短。从咸阳顺流而下前往关,其间只需2-3日;反之,从潼关逆流而上抵达咸阳,其间则需要4-5日。另一方面,“惟水浅流缓,并非四季通航。咸阳以下,载重千担之民船尚能通过。咸阳以上,须在洪水时期,始能通三百担以上之船只。上运货物,有韩城煤炭,山西食盐,及东来之茶、糖、布匹。下运货物,则为药材、棉花、牛羊皮等”。
北洛水,为渭水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北部定边县的白于山,流经保安、安塞甘泉、鄘县、中部、洛川、宜君、白水、澄城、蒲城、大荔、朝邑等县,沿途物产丰富。但是,由于水狭流急,大部分河段缺乏航运便利。只有大荔以下的河段才可以通航,船只的载重量,至多担。
泾水,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境内,也是渭水的一条支流,可供航运的河段更短,只有在泾阳以下,才能通行载重20-30担的小船。
黄河下游干流河段的航运
黄河自河南省孟津县、特别是武陟、河阴以下,便完全摆脱了两岸高大山脉的约束,进入到广阔平缓的冲积平原,水流的速度遂逐步减缓下来。为了减少水患,人们筑起了堤坝,久而久之,黄河就被两岸的大堤束狭成了河底高于堤外地平面的“悬河”。然而,“悬河”的出现不等于航运价值的失却。因为在两岸的堤坝之内,黄河依然是一条洪水翻滚的浩森巨浸。既然有水,就能行船航运。并且,黄河愈到下游水量愈大,河面愈开阔,航运愈便利,物流方面的贡献也就意大。
在河南省境内,开封北面的黄河,河面宽度已经达到了10余里。除河南省东西方向的物资需要依赖黄河水运之外,南北两岸的物资和人员往来,也必须借助于船只的载运,从而在河流两岸形成了很多既利于东西中转、又便于南北沟通的渡口市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黑冈和柳园。山东省境内的黄河,水上运输就更加发达了。
为了提高船只运力,早在光绪中叶,山东巡抚杨士骧就在小清河试验汽解行,惜因泥沙填塞螺旋而失败。后来德国人进行的同样试验,也因船只搁浅雨终。年6月,山东省长沈铭昌支持商人何春江,就“设立山东全省内河轮船激份有限公司,购备轮船、拖船,先在本省黄河下游行驶,上自寿张县十里堡起,下至利津县止,沿线择建码头,搭载客货”事宜,向交通部呈请核批。后经对沿岸24县水文状况和营运前景等方面的综合核查,得出了“黄河行轮于堤堘、航路及地方情形,均无窒碍”的结论。这样,该计划便在年1月获得了交通部的批准,汽船航运随后在黄河干流河段逐步展开。
黄河下游支流河段的航运
黄河在下游河段的支流也有不少,有航运之利者,为河南省境内黄河南岸的洛水及其支流伊水、北岸的沁水,山东省境内的小清河。
洛水发源于陕西省洛南县,向东北方向流经河南省的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偃师、巩县等地,在汜水县西北之洛口注人黄河。洛水干流总长公里,下游的航运相当繁盛。洛水的航运开发历时很早,但技术改进不大“直至民国二十年(年)顷,通航于该河者,仍只为小型木船,并只通行于河南界卢氏县至洛口间。然因渠道宽破,沙滩错杂,且水量太浅,航行亦殊感不便,虽可通行,利用亦特少也”
伊水是洛水的支流,发源于河南省卢氏县闷顿岭的南麓,向东北方向流经嵩县、伊阳、洛阳、在偃师县境内的高庄注入洛水。夏秋水大之时,也可以通行舟筏。
结语
沁水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北,干流全长约公里。济源以上水流湍急,以下渐趋平缓。济源至武陟多里,水势涨落不定,“每当伏秋汛滥之时山水暴发,一片汪洋,运货行船,尚为便利。设天气久旱不雨,水势减低,宽不过数丈,深只三五尺,运物行舟,颇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