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陕西境内无定河、洛河、泾河发源地的定边县,水资源却十分匮乏,平均年降雨量仅为毫米,水是制约当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定边县统筹实施蓄、引、节、养、防“五水”战略,以水利工程建设为核心,加大民生水利建设、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着力防范水之害、破除水之弊、大兴水之利、彰显水之善,真正破解白于山区“水密码”。
受益于蓄水池项目,地处白于山区腹地的杨井镇武峁子村,成为当地第一批结束旱季用水难的村子。如今,村民老梁谈起“不差水”的日子,感触颇深。
定边县杨井镇武峁子村村民梁仲诚,这个蓄水池建成以后,我们附近村民全都在这里用水,确实是利民工程。
定边县水利局城乡供水股股长张建忠,白于山区蓄水池项目,一共实施了31个,下半年我们又实施了94个项目的蓄水池的建设,目前正在建设中。工程建设完成后,将可以惠及5.5万人人畜饮水问题。
在发挥“小水窖、大效益”的同时,定边县委、县政府还把盐环定杨黄定边提升改建工程陡沟调蓄水池作为民生“一号工程”,投资7亿元,总容积万立方米,经过四年的建设已基本建成完工。目前,已经开始蓄水,日蓄水量达十万立方米。
榆林市引黄局副局长高雄彪,11月1号开始蓄水,到11月10号蓄水万方,这个续了万方,加上我们在其他水库蓄的万方,共万方,这就是彻底解决了咱们定边县这个冬季用水问题。
黄河水虽然蓄上了,怎样用好黄河水才是“关键”。定边县牢牢把握“引水”战略,不断扩大引黄进村入户管网工程覆盖面,全面发挥引黄工程效益,项目实施也将惠及全县十个乡镇、两万八千多户、十二万多群众。
榆林市引黄局副局长高雄彪,所以说这个调蓄池建设的意义啊,就是为定边现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咱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水资源保证。
山区无水吃,滩区有水不能吃,曾是当地老百姓“老大难”问题,更是制约当地高质量发展的“水”瓶颈问题。定边县委、县政府紧紧盯住蓄住天上水、引足黄河水、盘活地表水、保护地下水、用好再生水的“关键命脉”,统筹实施蓄、引、节、养、防“五水”战略,以水利工程建设为核心,着力防范水之害、破除水之弊、大兴水之利、彰显水之善,真正破解白于山区“水密码”。目前,定边县新增蓄水能力3万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万立方米,同比增长达26%。
定边县水利局副局长惠晓东,今年以来,我局系统规划,统筹推进,重点实施了引黄进村入户二期工程、大中型淤地坝建设、白于山区蓄水池项目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为有效缓解定边水资源问题提供了贡献。下一步,我们将以县委发展思路为指针,统筹打好“蓄水、引水、节水、防水、养水”五水攻坚战,为定边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我们坚强的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