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聚焦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始终将“产业兴旺”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着力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行业领军企业,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小土豆”丰收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秋收时节,在定边县白泥井镇红旗村种植大户屈永文承包的夏薯种植基地上,多台机械在田垄上轰鸣,一颗颗圆滚滚、黄灿灿的“金豆豆”破土而出,工人们麻利地将马铃薯分拣、装袋、装车,一派丰收景象。看着自家马铃薯一派丰收景象,屈永文高兴地算起了账:“马铃薯从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全都是机械化,节省了成本,减少了人工,今年我的马铃薯亩产4吨半到5吨,一亩能挣个块钱,今年一共能挣几十万块钱吧。”目前,定边县已全面建立马铃薯脱毒技术体系,建成17万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成马铃薯原种贮藏智能冷库平方米,原原种冷藏库平方米,为全县的马铃薯产业稳定发展发挥“智库”作用;年生产脱毒试管苗万株、原原种万粒、原种薯1万多吨;实施马铃薯良种繁育“一亩田”工程,使全县马铃薯良种覆盖率达到%。今年,定边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4万亩,总产量预计达62万吨,产业总产值达10亿元。截至目前,定边县建成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8个、大型物流园交易市场1个,亩以上的专业合作社5个,亩以上的合作社、家庭农场余家;建成储藏库多座,储藏能力达到50万吨;年加工全粉能力达到4.6万吨,淀粉能力达到10万吨,年加工鲜薯达到70万吨,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80万亩,总产鲜薯万吨,总产值达到18亿元。定边县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为定边县的乡村振兴以及“小土豆”的发展书写着“大文章”。特色产业挑大梁乡村振兴底气足“如今子洲县苗家坪镇的产业兴,黄芪黄芩连成片,老庄沟苹果美名扬,高家砭的温棚就在子洲县的东大门……”农闲时,子洲县苗家坪镇高家砭村活动广场上,说书艺人怀抱三弦,腿绑甩板,手绑麻喳喳,几十位村民凝神静听,群众通过这种方式抒发着对如今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随着说书艺人抑扬顿挫的说唱,一幅产业促振兴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目前子洲县苗家坪镇综合特色产业实现全覆盖,一批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农民增收多的特色产业在苗家坪镇开花结果,筑牢乡村振兴基石。按照“整体谋划、区域推进、板块建设”的总体思路,子洲县苗家坪镇形成“两区五带多点一示范”的产业布局,以中药材、林果两大支柱产业为龙头,以发展多种经营为路子,在开发薯、豆、芪等传统优势产业,狠抓杂果、苹果、药材、枣、养牛场,养猪场,羊场等基地建设基础上,积极推广地膜玉米、地膜绿豆,川道地区集中发展大棚蔬菜,探索打造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新格局,将助农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挂牌督办工作重要内容,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狠抓产业发展,持续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苗家坪镇大棚蔬菜产业带,带动全镇年发展蔬菜种植0余亩,预计产量达到15万吨,预计实现产值万元。“一青二白”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青梨、挂面、蚕桑……是榆林市吴堡县“叫得响”的传统产业。“十四五”期间,吴堡县充分挖掘传统产业的市场潜力,把具有发展优势的青梨、挂面、蚕桑作为“一青二白”主导特色产业来发展。通过提高产业补助标准,积极拓宽市场竞争力,着力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措施,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吴堡青梨搭上现代特色产业发展快车。吴堡青梨,又称瓣子梨,在当地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是古老的地方名优水果品种。为了让青梨老树种“活”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吴堡县在青梨保护与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年,吴堡县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榆林市果树办对11棵青梨树进行精细管理,增强树势、促生壮枝,成功采穗嫁接苗木1株。年,吴堡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建立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堡青梨试验示范站,利用省市果业部门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优势,不断优化青梨品种、提升品质,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将吴堡青梨做成强村富民的大产业。吴堡挂面技艺得以传承。吴堡挂面“茎直中通”,洁白光韧,口感顺滑,故有“空心挂面”之称,其传承一直是心口相传。为了传承吴堡挂面技艺,进一步规范挂面的生产加工、质量把控及流通管理,吴堡县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与非遗技艺文化传承“两条腿”走路,成立了吴堡县挂面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发布了《吴堡手工空心挂面原材料选购标准》《吴堡手工空心挂面产品加工标准》《吴堡手工空心挂面产品流通规范》,打造了集展示、加工、销售、体验为一体的挂面非遗文化产业园,并通过抖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37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