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陕北黄土地的

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吴起县周湾镇林海风光宗明远摄

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水土流失,黄沙漫漫、沙进人退,曾是人们脑海中拂之不去的景象。

8月9日—12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活动走进陕北。黄土高原梁峁叠翠、绿波翻涌,沙地林草苍翠、生态转美,林果业、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方兴未艾。新时代的黄土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由黄变绿”之后,正由“浅绿”向“深绿”渐进,实现新的绿色嬗变。

退耕还林千万亩,圣地延安绿更浓

延安是革命圣地,但缺林少绿一直是人们心中的痛。

党中央、国务院年启动退耕还林,在延安提出“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十六字方针。延安市吴起县立即响应,在全国率先实施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

“一开始,大家积极性并不高。”回忆起当年情形,延安市吴起县南沟村党支部书记白涛说,“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到了晚上又抓紧时间开会,不记得通宵开了多少次会,掰着手指头给村民算了多少次账。”村干部带头入股、种树,粮食和补助资金按时发放,村民们渐渐发现这确实比种地强,积极性才起来了。

“你看山坡上的树高矮、粗细不一。一开始,种树成活率很低。大家背着树苗上山,手脚并用爬上去,种一次不行,需要补种五六次才能长起来,一片林子的背后往往是几年的努力。”白涛告诉记者,延安干旱少雨,造林季节气温低,立地条件又差,要把树种活需要付出百倍的艰辛。

渐渐地,树越种越多,人们种出了经验,种出了热情,种出了奇迹。纵横的沟峁长出了林子,光秃秃的山梁披上了绿装。

延安市林业局生态修复科科长刘延民介绍,延安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截至年,延安市完成退耕还林.47万亩,占全国退耕面积的2.1%,生态效益年价值量近亿元。

延安格外珍惜每一片绿色。年12月,延安就颁布实施《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条例》,规定退耕区域8个方面禁止事项和12项法律责任,成为全国首个立法保护退耕还林成果的地市。

如今,延安的绿色更加浓郁。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年的33.5%提高到了年的48.07%,植被覆盖度由46%提高到81.3%。年入黄河泥沙由治理前的2.58亿吨降为0.31亿吨,降幅达88%。

随着森林植被增加,延安境内黑鹳、鸳鸯、雉鸡等珍稀鸟类越来越多,原麝、华北豹等珍贵兽类重现山林。延安更美,生物多样性更丰富了。

接续奋战治荒沙,让“浅绿”变成“深绿”

毛乌素沙地南缘,榆林市定边县境内,横亘着一条长百余里的林带,林木葱郁,绿意盎然。这是治沙英雄石光银的绿化成果。

石光银是陕北治沙造林的代表。40多年来,他承包荒沙,带领群众植树造林,种活了多万株(丛)乔灌木,治理了25万亩荒沙碱滩,彻底改变了当地“沙进人退”的历史。

石光银家乡所在的毛乌素沙地,一半在榆林境内。榆林集中了陕西99%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以前,流沙曾越过长城南侵50多公里,榆林城被迫南迁3次。

新中国成立后,榆林各地普遍开展治沙造林。70多年来,数十万群众扛起镐头、背着树苗,挺进毛乌素沙地,全面治理荒沙,增添片片新绿……

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立荣说:“榆林的万亩流沙全部得到了固定或半固定,黄土丘陵区完成生态治理万公顷。榆林林木保存面积达到万亩,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9%提高到了36%。”

目前,榆林实现了“绿进沙退”,使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公里,陕西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沙的省份,创造了世界治沙奇迹。年,榆林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漫长的治沙时光里,榆林涌现出了惠中权、李守林、石光银、牛玉琴、张应龙和补浪河女子民兵连等一大批治沙英模。石光银说:“正是我们一代代人坚持治沙,接力奋斗,生命不息,治沙不止,陕北沙地才由黄转绿,生态环境都好起来了。”

回忆起去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七一勋章”的情景,石光银仍难抑激动心情。他说:“我们要保护好治沙造林来之不易的成果,让黄土地变得更绿更美!”

陕西省提出,“十四五”期间要继续治理沙化土地万亩,让黄土地由“浅绿”转向“深绿”。

高原生态美起来,黄土地上富起来

车行延西高速,窗外,随处可见集中连片的苹果树。树上,果实累累。

在延安市吴起县南沟村,返乡创业大学生刘虎告诉记者:“现在南沟村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发展生态经济有了很好条件,让我对返乡创业有了底气。我回来承包亩土地,就是希望把苹果产业做得更大。”

延安新一轮退耕还林鼓励群众发展特色林果业,苹果成为首选,不仅规模大起来,经营管理也科学规范。刘虎便是新时代延安发展苹果产业的代表。他认真学习种植苹果相关技术,拿下了农民技术员证书、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年和年先后被镇政府评为“产业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去年,为了解决果园内杂草、虫害和农家肥的问题,他又发展养鸡场,逐步延伸生态经济产业链。

刘虎说:“返乡创业,我个人获得成功当然重要;但作为党员,我应该以身作则,帮助和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致富,这样我的获得感会更高。”

目前,吴起县已发展苹果12万亩,挂果面积5.4万亩,产量2.1万吨,实现了全县91个行政村苹果产业全覆盖。年新增果品深加工产能吨,鲜果转化能力吨,累计授权使用“延安苹果”品牌合作社和企业13家,发展利益联合体5家,宣传引导促使全县苹果分级销售率达到了90%以上。

不仅仅是吴起县,洛川县的苹果产业发展也很迅猛,而且规模更大。

洛川县主打“洛川苹果”,发展电商产业,截至年底,培育电商企业余家,建立网上销售店余家、微店多家,苹果产业总产值达亿元,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万元,苹果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陕北的苹果产业大县。

除了特色林果业,延安还着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康养旅游。

吴起县南沟村青山掩映,绿水环抱,民居红瓦灰墙,景幽村美。围绕着村里占地余亩的水库,南沟村有了新打算。“退耕还林后,这水越来越清。陕北人都稀罕水,建起旅游公司后,村里就把这个水库开发成了景点,建了水上乐园,现在还有摇摆桥、卡丁车。这属于村集体经济,赚了钱大家分红。”村民匡志忠高兴地告诉记者。

目前,南沟村成立的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已累计实现收入万元,带动商户增收万元;村集体经济累计实现收入50.8万元。年,南沟村村民人均收入元,年已提升至元。

随着高原绿起来、生态美起来,革命圣地延安全面深化集体林改,盘活林业资产,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促进了绿色生态产业振兴,带动了林农持续增收。

黄土地上的人们已经找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路子,正在由“浅绿”转“深绿”、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走向共同富裕。(王爽宇果叮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21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