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有二两醋,不用去药铺。”醋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健康调味品,但对于生活在定边县砖井镇刘窑村的村民来说,他们不仅会吃醋,还会自己酿醋,而且他们把自己亲手酿制的香醋卖出去,逐渐在周边地区打出了一个叫“刘窑香醋”的品牌。同时,刘窑村也依靠纯手工酿醋文化,聚焦自然资源和产业特色,逐渐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新路。
手工酿醋要传承发展
在砖井镇刘窑村的一处山头上,玻璃房和窑洞结合而成的香醋酿造车间格外显眼。站在院子里,一股一股地醋香味儿立刻扑鼻而来。透过玻璃窗,就能看到室内的工人在车间操作的忙碌身影。据刘窑香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德介绍,工人们要进行炒粮、石磨粉碎、搅拌发酵、淋醋等好几道程序,来完成纯手工醋的制作。
“我们现在是通过采用现代化设备结合手工来酿醋。因为酿醋在这个村庄有着悠久历史,好几代人曾经靠着这一手艺生活,我们不能让这项手工艺失传啊。”范德说。
据考证,刘窑醋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一直以“纯手工”酿造技艺闻名周边城市,它以窑洞培养醋曲,采用当地优质的荞麦、玉米、豌豆、黑豆、高粱、燕麦、苦荞、麦子、小米、麸皮等原料进行酿造,配以独特的手工酿法酿制而成,其主要特色是“土气、养生、养人”。该项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刘窑香醋虽然历史悠久,但以前都是散户人家自己在家里酿造,而且酿造出来,也就在我们这个周边村子周围,最远到县上就可以卖,收入也比较低,所以我们在考虑传承的同时,还要想着解决刘窑香醋如何走出去的难题。”砖井镇闫塘村党支部书记叶昱宏说。
多年来,刘窑村村民运用祖辈传承下来的酿醋技艺,酿醋售卖成为刘窑村村民经济收入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地初级农产品销售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如何让非遗文化再次焕发生机,最近贴着标签的“刘窑”牌香醋正式“上线”,或许成为刘窑纯手工香醋一次“涅槃重生”的机会。
酿出的果实要丰盛
合作共赢是大道。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村民增收,年12月,定边县砖井镇闫塘村经济联合社与陕西刘窑香醋实业有限公司整合刘窑村“家庭式”小手工作坊,共同成立了定边县刘窑香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目前,我们已带动农户实现香醋销售量20万斤,增收达30万元,逐步实现了刘窑村农户酿醋作坊向企业化发展的跨越。”范德说,整合后的企业,不仅让刘窑香醋成为刘窑村的名片,也让刘窑村的村民们对生活燃起了新希望。
刘窑村村民周文科就是受益者之一,他曾是精准扶贫户,靠着种地和外出打工一年收入不到两万元,日子过得紧巴巴。前段时间周文科与几个村里人一起进入刘窑香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做酿醋工人,实现了“家门口”打工和种地两不误。
“我在醋厂一天就是拌醋、清洁卫生,这个活儿适合我们老年人干,每月给我们挣工资。”砖井镇刘窑村村民周文科说,醋厂之外,他还捎带种着几十亩地,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
除了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砖井镇在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过程中,鼓励引导醋业企业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参与市场竞争,并鼓励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荞麦、玉米等原料作物,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
“下一步,我们计划投资万元建香醋文化展馆,并深入开发刘窑香醋非物质文化产业,把香醋历史、工艺流程融入其中,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着力打造刘窑香醋一村一品,推动闫塘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全镇乡村振兴起好步、带好头、奠定基础。”砖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光平说。
记者李志东见习记者叶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