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而立之年,在体制内只解决了正科,以后

预防白癜风复发最有效的方法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178.html

这两天,我收到私信,问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引人深思的问题。

“已过而立之年,在体制内只解决了正科,以后还有前途吗?”

对这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县区基层干部认为这是个凡尔赛式的问题,赤露露的炫耀,在县区摸爬滚打干个几十年,也就正科到头了。

省级机关干部认为这个速度,也算是差强人意了,毕竟处级在机关才算中层。

中央机关干部不知道什么是正科,因为他们起步都是副处,所以对正科也就无从谈起了。

正常情况下,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等规定,干部从科员提拔到副科要任科员满3年,且不含试用期1年,也就是要干满4年;从副科提拔到正科要任副科满2年,都加起来也就是6年。假设干部大学毕业时22岁,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6年后大概28岁左右,所以说30岁提正科算是正常水平,在全国各级公务员队伍中,速度算中等偏上了。

他的问题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这里想强调的重点,并不是速度,而是质量。对年轻公务员而言,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一定要打好基础。有位好友曾作过一首打油诗,虽不甚工整,但有格局、有见地、有意境,分享给大家:

磨刀不误砍柴工

打好基础扎好根

枝繁叶茂经风雨

温室何曾育柏松

山重水复疑无路

行稳致远破苍穹

笑问尚书何处寻

星月不负追梦人

此诗直白,颇能表达我的想法。笔者甘为人梯多年,也算有些见识,这里给诸君分享几个真实案例:

案例1:A君,团干部出生,35岁任团市委副书记,37岁任市住建局副局长,40岁任市交通局长,年纪轻轻,春风得意,42岁因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搞权钱交易,被纪委双规成为阶下囚。

启示1:走的太顺、走的太快,容易根基不稳,定力不足,关键时刻把持不住自己,易被围猎,一步步将自己陷入深渊。

案例2:B君,博士研究生毕业,30岁任省X厅副处长,35岁任省X厅处长,40岁任省X厅办公室主任,47岁任省X厅二巡,55岁任省X厅一巡,58岁提前退休。

启示2:起点高、走的快,不代表动力足、走的远,B君因没有基层市县两级工作经历,成为单位中层干部后,成长后劲不足,失去了开拓创新的锐气和想法,工作不见起色,难堪重用,被领导边缘化,最后落得个黯然谢幕。

案例3:C君,从乡镇成长起来,28岁任副镇长,30岁任县X局副局长,31岁任镇长、32岁任镇党委书记、35岁任县X局局长,38岁任副县长,39岁任县委常委,40岁任县委副书记,42岁任市X局局长,44岁任县长,47岁任县委书记,51岁任副市长,52岁任市委常委,53岁任常务副市长,55岁任市长,57岁任市委书记,58岁任省人大副主任。

启示3:行稳方能致远,C君的成长轨迹,充分说明打好基层基础的重要性,基层经验丰富了,见多识广,心里有数,遇事不慌,解决问题的办法点子也多了,领导器重,组织信任。这才是新发展阶段,推动基层治理的必备核心技能。

对年轻干部而言,并非走的快就是走的好,一定要在基层多经风雨、多见世面,加强政治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吃吃苦、墩墩苗,以后才能厚积薄发。平台是组织给的,本事才是自己的,不要整天想着如何被提拔、如何提拔快,只有多干工作、多出成绩、多出亮点,才是工作的本质,也是重中之重,更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所以,不要想太多,一个字“干”就是了,如能到基层县乡去历练一番就是锦上添花了。

大大教育我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年轻干部只有到基层一线去,才能更快成长成才,才能干出一片新天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23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