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七月,新一批宝应县对口帮扶定边县支农团队来到定边县,从里下河平原到黄土高坡,在克服生活习惯差异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同时,主动与同事交流,很快就融入了当地工作和生活之中,还积极参与各项排查工作,成为各自工作战线上的中坚力量,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了宝应力量。
郭苓是宝应县畜牧兽医站的高级畜牧师,到定边第三天,他就和同事们一起投入到全县畜禽种质资源调查工作,需对全县所有行政村现有畜禽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进行全面普查,查清群体数量、区域分布等情况,重点普查17种传统畜禽、16种特种畜禽遗传资源,摸清全县畜禽、水产种质资源家底和种质资源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抢救性收集保护工作。从填报《畜禽和蜂遗传资源普查信息登记表》和《县级畜禽和蜂遗传资源普查信息汇总表》,到网上审核和录入,全过程必须严谨、快速、准确,不能有丝毫差错。
由于基础普查工作就在国庆节前夕,作为定边县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技术专家组成员的郭苓,放弃了中秋和国庆长假的休息时间,积极参与制定《定边县畜禽遗传资源第三次普查实施方案》和《操作手册》,详细介绍了宝应县在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中的主要经验和做法,累计培训人员人次,发放培训材料85册。南进白于山区,北走风沙草滩,逐场逐户上门指导普查员开展普查,他的足迹遍布了定边的每一个乡镇、村场、养殖户。在国庆节前夕,定边县全面完成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与征集,涉及19个乡镇,个行政村,8个畜种,34个品种,群体数量个,其中能繁母畜只,种公畜只;蜂有3个品种,定地饲养箱,转地放蜂箱,群体数量箱;猪有7个品种、牛8个品种、羊13个品种、马1个品种、驴3个品种等等,畜禽资源丰富。
在做好资源普查的同时,郭苓还对养殖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答并宣讲惠农政策,用心用情帮助解决养殖场“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定边县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及时填报、审核普查数据,保障了辖区普查数据的时效性、科学性、准确性,提前完成了所有入村普查及系统填报任务,为榆林市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树立了榜样和典型,受到了榆林市农业农村局的通报表扬。
定边属温带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仅为毫米左右,而年蒸发量达到毫米。北部是盐碱风沙的滩地,南部则是沟壑纵横的白于山区,生态环境恶劣。夷延忠是宝应县射阳湖镇农业农村局林业工程师,在定边县林业局林木种苗工作站工作,也是支农团队中年龄最大的,在飞机晚点进10个小时、凌晨2点多才到达定边的“身心俱疲”状态下,他第一时间投入到全县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面积重新核查工作。这项工作既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野外作业多、劳动强度大的工作。任务重,耗时长。
首先要对照图纸,对全县多万亩国家和地方公益林按照乡镇、村进行林班号、小班号、林地权属、林地使用权、林木使用权、面积等近四十项内容进行逐一核查,不能有半点误差。其次进行外业调查,也是这项工作的重点,它涉及到定边的二十个乡镇每个角落。特别是地处白于山区的姬塬、张崾先、樊学等乡镇,山路崎岖,沟壑纵横,很多地方都没有路,但必须到现场勘查。
年10月的一天,夷延忠同林业站两位同事到姫塬镇大团庄村进行外业调查。那天刚好天公不作美,飘起了蒙蒙细雨,他们在村向导的带领下,在湿滑的山地里一块地一块地的走。山里气温陡降,他们都冻得瑟瑟发抖。但想到国家公益林补助资金是国家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而补贴给老百姓的,既要对国家负责,也要为老百姓负责,不能放过一亩地、一个图斑。不管雨怎么下,天多么冷,只能继续前行。10月底,公益林外业核查工作已基本结束,11月,公盖林补助资金按时打到了老百姓的一卡通上。
年出生的刘张淮是这个团队里年龄最小的,别看他岁数小,经验一点也不少,他是水产养殖方面的助理工程师,是宝应县根据定边县“定制”人才要求派来的。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大棚养殖项目是苏陕合作的重要项目之一,宝定两县都十分重视该项目的建设。养殖基地使用深井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同时充分利用定边县丰富的盐湖资源,使用盐湖中的矿物盐调节虾池池水盐度,以达到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需求。项目建设期间,刘张淮积极跟进项目,并多次实地考察推动项目的开展,在现场针对大棚建设、场地规划和养殖技术进行了交流,对养殖大棚对于风沙的抵御能力、养殖尾水净化池的合理规划和对虾养殖期间的注意事项,也及时向养殖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目前,一期项目已经投产运行,二期项目即将上马。
此外,小刘还对定边4家水产养殖公司的河蟹与小龙虾、鲤鱼和草鱼的养殖繁育进行技术指导,细致地了解养殖户的生产需求和养殖情况,对他们提出的在大棚养殖小龙虾的虾池中如何增加小龙虾的摄食量、改善水体溶氧情况等问题,进行一一释疑解答,他还主动与多名养殖户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