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李源实习记者亢洋)在陕北整整工作生活了10年,让这个开朗的关中女娃沾染上了很多陕北人的习性,“我就是个普通的采油工人”、“喜欢陕北这块土地”是她挂在嘴边的话。
机缘巧合从关中来到定边采油厂年秋天,在渭南学习戏曲专业的刘美丽正值毕业季,正为未来盘算的她,偶然遇到延长石油定边采油厂来学校招聘文艺演员,打着试一试的态度,19岁的她便报了名去面试。“当时我们学校有不少人都去报名面试了,面试就是表演,我记得当时我演了一段秦腔戏,名字叫《武松杀嫂》,大概是因为演的好,就被定边采油厂文工团选中了。当时我们学校就招了两个人,我就是其中一个。”刘美丽笑着说。
谈起来陕北工作,刘美丽告诉记者,自己从未想过能来陕北工作,当初在学校的时候年轻,喜欢幻想,梦想过自己凭着扎实的表演功底,去北京、深圳闯荡,可能会像电视里的明星一样出名,生活在那些大城市里。说罢,她笑着向记者示意,自己在青春时期做的梦不太现实。在校期间,她专修秦腔,作为一名陕西人,希望把秦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宣传出去,她也喜欢陕北民歌,她说陕北民歌表现出来的那种通俗又大气的风格很吸引自己。此外,她机缘中进入定边采油厂,更加让自己走进了陕北民歌。
踏入陕北就迷恋上了“黄土地”在未接触过陕北之前,刘美丽心中的陕北是贫瘠、荒凉,又落后的地方,在来陕北工作之前,她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她真正进入陕北时,陕北却给了她不一样的感觉。“陕北人热情好客,心底实诚,给我的感觉很好,很安全。到了陕北之后,才觉得陕北属于自己,现在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出对陕北的情谊了。”刘美丽告诉记者。
“陕北和关中最大的差异就是气候和环境上的差异,从小长在关中,适应了关中的环境,刚来陕北感觉不适应。记得当初坐车来定边的时候,我要先从渭南坐车到延安,再从延安坐车到定边,两趟车的路程需要整整14个小时。沿途看到的景色全是黄土,还有背着柴火的老太太,沿途的一个同事到了陕北之后就放弃工作了。”刘美丽告诉记者。从小就长在农村的她,能适应陕北的环境,她不怕吃苦,骨子里有一种坚韧的品质,相信自己能在定边采油厂发挥自己的余热,哪怕能每年每月给奋战在生产一线的采油工人一次慰问演出,体现着自己的价值,心里便很知足。
如今,刘美丽已经爱上了陕北这块黄土地,爱着这里的人,爱着这里的民歌文化,更爱自己这份采油工人的职业。她所在的延长石油定边采油厂文工团经常会承接省市大型活动的节目表演,自己的演绎之路也在一步一步走向更广大群众的身边,在陕北她找到了自己,也找到了自己追求艺术的初心。刘美丽的家已经安在了陕北,她也把自己的父母从关中接到了陕北,她决定从此扎根陕北,把自己奉献给陕北的黄土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