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社会的中国――民国时期,古都重庆城中的大街小巷曾经流传着这么一段美妙的歌谣:“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令人津津乐道。据说,在明代末期,那座神秘莫测的通远门竟然就是个乱葬岗,而这个罪魁祸首竟是那个“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的张献忠!
时光回溯到年,这位赫赫有名的张献忠在成都发布诏书,宣告自己登基为帝,并且把国号定位“大西”。紧接着,他迅速带领军队直指重庆,变换着战场。明朝官方著名的历史书《明史》详细记录了张献忠的残暴行径: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张献忠肆意杀害无辜平民,甚至特地树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画着“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的句子,后面紧接着是七个醒目的“杀”字!
更为惊人的是,张献忠不仅仅热衷于暴力杀戮,他还特别擅长制造骇人听闻的恐怖气氛。记得有一次,他率领大军途径成都市郊的一座庄严寺院门前,面对一群努力遵循戒条修行的法师,张献忠却悍然要求他们必须将桌上所有的美味佳肴尽数吞噬,否则就要对全城百姓血腥屠杀。
然而,出乎张献忠意料的是:这些虔诚的高僧们非但没有拒绝食物,反倒在完成之后郑重地发出了深深的感慨和感悟……
揭竿而起,征战四方
回顾历史长河,我们追寻到了年,张献忠降生于陕西定边县一个平凡朴素的农民家庭,他曾担任过延安府的捕快,然而,因为长相奇特,在被判处死刑之际因得到上司的赏识而幸运地保全了性命。时隔不到十年的年,由于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各地起义反抗的声音愈发激烈。作为其中的一员,张献忠勇敢地站出来,加入了早已名声在外的高迎祥的部队。
年,张献忠率领军队成功攻占了位于安徽的霍邱县,抓获了当地的凤阳知府,并且毫不手软地破坏了皇觉寺以及包括朱家祖坟在内的诸多建筑,甚至将富户们赶尽杀绝。在这次行动中,皇帝朱由检愤怒至极,决意处死张献忠,并撤销了兵部尚书的职务,同时鲜血淋淋地砍下了风阳官员的头颅。然而,仅仅过了一年,高迎祥被捕杀害,无奈之下,张献忠只好率领部下与明军展开艰苦卓绝的对抗。再后来的年,杨嗣昌运用“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等巧妙策略对付起义军,然而,尽管已经得到朝廷的安抚,张献忠依然坚定地表达了对朝廷的抵触情绪。
年,张献忠带领部下列队如洪水猛兽横扫四川,利用“以走制敌”、“避实击虚”的战术,屡次打败明朝军队。就在六年后,张献忠所领导的部队遍布湖北、四川及广东等地,浴血奋战征战四方,斩杀明将无数,实力大幅度增强。终于在公元年,张献忠攻克了重庆,他分兵三路向成都推进,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以至于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遭受到无情的屠杀。
勤勉修行,勇破戒律
想象一下,张献忠攻打成都期间,他自私地使用秘密通道潜入城内,无情地屠杀了整整三个昼夜,无论是年轻女子还是年迈老人,全都难逃厄运,甚至有些年轻女孩被尊敬的军人藏匿起来。由于城中到处都是尸体,寺庙被迫成为了士兵们驻扎休息的地方,然而由于连日来的过度杀戮,他们疲惫不堪,饥寒交迫。
张献忠看到一群和尚神情专注,心地善良,突然产生游戏般的好奇,于是他命令手下摆好丰盛的宴席,要求和尚们全都吃掉,他便可以保证饶恕全城人民的生命。然而,和尚们坚决不同意吃肉,主持僧人坚定地表示:“来吧,勇敢地撕开肉衣,开怀畅饮吧!”弟子们也纷纷效仿,勇敢地面对挑战。失笑之余,张献忠嗤之以鼻,嘲笑他们只是表面的和尚,却连基本的规矩都没遵守,他扬言要替佛祖整治这个错误。主持却淡然回应:“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这是佛家的大智慧、大慈悲,面对突发状况时,佛门子弟要有灵活应对的能力。
#新手帮扶计划#此后,少林武僧正是凭着这句佛偈,才会破戒食肉,得以练成健硕的体魄,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亦贡献了一方力量。而戏耍高僧的张献忠,才是真正的触犯佛祖,最终落了个不得善终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