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进入体制内工作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政治仕途越走越远。但是对于很多公务员来说,能在退休之前“混”到正科级别,已经说明非常优秀了。更不敢奢望成为县处级干部。
在公务员领导级别中,从正科级、县处级、厅局级、省部级、正国级,每一步的提升都需要过五关斩六将。越到上面越艰难。更何况现在的干部提拔有着完善的制度、规范的流程。要想成为县处级干部,就必须从科员、副科、正科、副处一步步的提拔上来。
副县长按照公务员行政级别来说是属于副处级干部,县委书记则是正处级干部。从级别上来看,好像两者只是差一个级别,而且政策上也规定,只要副处任职满2年,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就可以提拔为正处级领导职务。
但大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现实因素,副县长按照理论层面两年之后确实可以提拔为正处级干部,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有空缺的岗位。试想一下,县委书记作为一个县级市的一把手,是多少人盯着的岗位,这其中的任命,牵扯方方面面。所以从副县长直接提拔到县委书记,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个鸿沟就是现实,主要就是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
一、县委书记的来源
为了避免行政割据情况产生,县委书记的产生往往都是上级组织部门通过“空降”形式任命。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下派。
这种从外地调来县委书记担任一把手,可以使得县委书记在做事情的时候,就可以大刀阔斧。促使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能空降过来的领导,肯定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可以给该地区带来新思想、新思维、新作风,便于打破当地既有的利益格局,推广改革。
当然有没有可能在内部调动呢。情况很少,并不代表没有。不过要特别强调的事,即使是内部调动,也会是由县长转任县委书记。而轮不到副县长。
二、副县长正常提拔路径
在一个县级市中,县政府的构成是一正几副。通常情况下副县长有很多位。如果要给县政府领导排个位的话:县长>常务副县长>其他副县长。
通过这个排序,我们也可以初步了解到副县长要想成为县委书记,那要走的路还很远,要在政府换届的时候争取成为常务副县长,然后在努力成为县长,最后才有机会成为县委书记。
但在这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控的人为因素。所以副县长能够提拔到县长,就已经很厉害了。要想成为县委书记,得天时地利人和。
写在最后:总体来说,能成为副县长,在县城已经属于非常了不起的官员了。能否继续晋级往上升。就不一定是自己能决定的。得看有没有人在背后能帮自己一把。此时讲究的机缘。